

一条条滚烫的报道
一组组震撼的数据
背后是东胜以政策
匠心温暖师心的坚实行动
这个秋天
东胜教育“破圈”
“新华社”客户端
“敕勒川知事”微信公众号
2篇文章点击量
短时间内达60万次

9月10日,“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的《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凭什么?》一经报道,便引得全国瞩目。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全文如下: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教育高质量发展,凭什么?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10日电(李倩)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通过引进人才等举措,快速提升教学质量、持续优化教育生态,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掷地有声
东胜区承载着鄂尔多斯市近四分之一基础教育体量,义务教育阶段非东胜户籍学生占比59%,131所校园肩负着10余万家庭的育人重托。
为了担起重任,东胜区“舍得投入、善于投入”。
2023年,东胜区发布“东胜区人才强区20条”,引进国家级教育人才、省市级教育人才、重点高校毕业生,最高给予80万元年薪,提供150平方米住房或一次性100万元安家补贴。
近五年,东胜区累计引进教师2264人,其中部属师范院校、“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40%。
在“引才”的同时,东胜区也坚持“育才”。
26岁的王楚渊就是在东胜区满世小学教师培养体系下迅速成长的年轻教师。
满世小学校长刘丽芳介绍,学校的“989”教师培训体系有明确的职级晋级标准和目标,帮助教师明确发展方向。
通过学校的培养机制,王楚渊三年连升三级,在学校推荐下完成东胜区组织的命题分享和教材分析任务,获得高度评价。
支撑这些体系的,是庞大的战略性投入——东胜区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15%以上,近五年累计投入114.96亿元,投入7.64亿元实施基础教育扩容工程。

防欺凌设备终端。新华网 李倩摄
卫生间是校园欺凌高发地,在东胜区第十二小学校南校区的38个卫生间内,学生只要连呼三声“老师救命”,安装在卫生间的防欺凌设备会立即响应,老师、校领导可第一时间收到信息。
校园内还设有消防联动控制器、AI运动吧等装备。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永刚表示,东胜区对教育的投入会持续加大。
学校是妙趣横生的成长世界
在东胜区第八小学,孩子们读完书后,会结合自己的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将内容创意呈现为海报、魔方、漫画等。
这一实践属于学校“和雅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围绕“尚德、乐学、惠美”,设置39个分支、129个小课程,全面覆盖知识、能力、品格、价值观等方面。

学生在阅读后制作的作品。新华网 李倩摄
走进东胜区第一中学的少年科学院,物质探秘、力与运动、人工智能、太空科技等11个探究室内不同的设备装置,在学生心中种下“好奇的种子”,学生在科学老师指导下,开展实践创造活动。
在少年科学院荣誉大厅里,挂满近年来全校师生获得的多项创新成果。教师李亮介绍,近年学校师生共获得专利40余次。
东胜教育不追求“千校一面”,鼓励“一校一品”。区域推动国家课程与地方资源深度融合,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体系成熟的学科品牌。
东胜区铁路学校13年坚持让学生运动起来、体质提升起来,学校将一个150米跑道的小操场、教学楼及边角空地划分为基础运动区、技能挑战区、主题游戏区,在有限的场地开展推球接力、高矮人采蘑菇、卷帘门等兼具趣味性、知识性的游戏运动,让孩子们在“小空间”里实现体质与素养的双重跃升。
东胜区铁路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成绩逐年提升,2024年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9%,2022至2024年间,学生肥胖率下降2.6%。
东胜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亚萍介绍,东胜区在专家指导下推进立体化改革,建立学科基地校、课标实验校,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各校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涵盖传统文化、创新思维与体育,形成百花齐放的课程矩阵,全面助力学生发展。
他们都是孩子的“成长合伙人”
东胜区第一小学铁西校区微社会服务中心如同一个“迷你城市”,有微缩的银行、邮局、景区、电视台、气象站等。学生们拿着学校配备的专属银行卡,便可在这里联动广阔的社会。
东胜区第一小学铁西校区副校长范玉介绍,这是家校教联体的融合实验区,创新构建“微社会育人评价”体系,是撬动、整合、优化校内外资源的实践平台。

东胜区第一小学铁西校区的微社会服务中心。新华网 李倩摄
据介绍,东胜区第一小学铁西校区与东胜区气象站、中国邮政、东胜区文化馆等21个单位合作,实现校内“微社会”与校外“大社会”的互融互通、互联互促。
办好教育事业,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形成合力。
4月15日,东胜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启动,东胜区131所学校、81个社区、11万家庭编织成一张教育共生网。
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幸福区”,东胜区多措并举,创设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26个家庭教育指导站、6个家庭教育智库,联合6家社会组织成立家庭教育联盟,实现81个社区“儿童之家”全覆盖,年均服务学生超3.6万人次。
创新推出“日学日新”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近2000场次,相关经验2次在教育部平台展示推广。
东胜区教体局党组副书记吴东升说:“东胜区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育人生态构建,通过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夯实家庭育人主体责任、整合社会资源支持网络,全力构建家校社紧密联动的教育共同体,为实现协同育人提供坚强保障。”
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该话题同样表现亮眼。9月9日,“敕勒川知事”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筹资500多万元重奖教师 东胜意欲何为?》,引发众多网友留言称赞。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全文如下:
筹资500多万元重奖教师东胜意欲何为?
教师节,东胜区推出“十心十意”致敬万师惠师行动,尊师力度之大罕见。
01
据官方报道,东胜区筹措350万元,奖励中学、小学及公办幼儿园菁英班教团队、标兵学科团队,每个团队奖励奖励金额从5000元到3万元不等。
筹措资金120万元奖励老教师和新秀。每年表彰一批扎根一线3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授予证书,每人奖励5000元。每两年评选30名教龄5年以下的一线优秀教师,授予证书,每人奖励3000元。
筹措70万元,对学科创新、育人成效、区域引领突出的公、民办高中进行奖励。
02
东胜区还对新取得硕士、博士学位且服务东胜教育满3年以上的在职教师,报销学费并一次性发放3万元、5万元奖励。
支持在职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报考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教师职业发展资格证书,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对获得相关证书的教师奖励1000元。
明确提出捍卫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依法依规行使惩戒权,并成立教师权益维护工作组。
完善休养机制,组织教师寒暑假疗休养、教师子女夏(冬)令营。
并在减负、就医、婚恋、住房保障、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推出了具体举措。
03
在今天举行的东胜区教育大会上,表彰先进个人223名,为每人发放证书和奖金3000元。
上文所提筹措的500多万元教育基金,在今天的大会上宣布奖励134个菁英班教团队,奖金242万元;奖励47个标兵学科团队,奖金120万元;奖励扎根30年教师94人,奖金47万元。
奖励教师力度如此之大,东胜意欲何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串联人才引育、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纽带。
作为鄂尔多斯人口最多的旗县区,东胜在校学生超过10万人,教职工总数超过1万人,师生总量占全市25%以上。人口大区要成为经济强区,教育水平必须跟得上。
东胜,提出打造教育强区。
04
教育是一个地区的关键变量,而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从教育投入上看,近5年,东胜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15%以上,累计投入114.96亿元。
从师资队伍建设上看,近5年,东胜累计引进教师2264人,其中部属师范院校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达40%。累计培育名师骨干2304人,国家级名校长2人。
从教师待遇和奖励上看,教育拔尖人才最高给予80万元年薪,提供150平方米住房或一次性100万元安家补贴。2023年、2024年发放名师和骨干补贴2967万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年平均工资远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
从教育发展成果上看,东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多项指标高于国家和自治区平均水平。今年中考600分以上学生1319人,占全市同分段人数的40.7%。高考本科上线率达 96.2%,输送到高中的学生中有18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05
作为自治区五个GDP超千亿旗区之一,东胜在教育上摒弃“我不如人”的心态,直视老百姓对教育的期待和存在的现实问题,正在补齐短板弱项,提升教学质量。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先谋划教育布局,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满足教育需求。”这是今天的教育大会上,东胜区委、政府作出的承诺。
重奖教师,是东胜打造教育强区举措和决心的具象化。
努力培育更多的“大先生”,让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让更多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让家长们不在为“名校”而焦虑,让全社会不在为教育而内卷,这是东胜打造教育强区的内涵。
老师好,教学强,家长心安,这是一座城市的底气。

政策暖心,落实用心,教师舒心
跨越60万次的传播量
是社会对尊师重教理念的广泛认同
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见证着东胜教育的共同意志
东胜区正用实实在在的举措
为东胜教育凝聚起持续向前的
磅礴力量!
(记者:傅雨维)
编辑:鲁敏 审核:韩改琴 白慧敏 刘冬
校对:任施瑶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投稿邮箱:dsb0477@163.com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相关文章:
媒体聚焦!东胜教育“破圈”09-10
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迎来首批新生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