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楼下有花,何必远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0:04:00    

“窗外就是美景,楼下就是花海,实名羡慕”“敢和公园PK,这个小区真是美到犯规”……景点未必都在景区,有些可能“藏”在居民区。

在青岛,每年樱花盛开时,三明路社区、翠湖社区就会迎来四面八方的“赏花大军”;蔷薇绽放时,金口一路、福山支路便会成为人气超高的“网红打卡地”;银杏金黄、枫叶火红的时候,大学路14号院、浮山后六小区的乐环路又会原地变身“天然摄影棚”……

随着一张张美图“顺着网线”越传越远,这些“宝藏景点”也愈发“出圈”,掀起更多讨论。

一次次热情打卡和传播,隐隐戳中了人们内心深处怎样的情感?“楼下的美景”对居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家门口的颜值”还能怎样扮靓?

一、是什么让人“慕了慕了”?

当800多株樱花树将翠湖社区装扮成粉色花海时,网络评论区一水的“哇噻”。最“凡尔赛”的留言还要属那句:“花好看吗?好看我可就下楼了。”

花开或叶落的时节,总有一些居民区会因为“超凡脱俗”的“颜值”而出圈,让人“慕了慕了”。大家究竟在羡慕什么?

浮山后六小区乐环路的秋叶 图源:小红书“随风飘荡h a ' h a”

无需“奔赴”的美景。

有人说,城市的美景多被“圈养”在景区、公园里。也有人说,美是需要“跋涉”才能抵达的风景。

的确,城市人口密度大,居民区的公共绿地空间相对有限,部分小区“缺树少花”,没什么“看头”,一些居民若想踏春赏秋,不免要走点远路。

不过,翠湖社区、三明路社区等居民区的“出圈”告诉我们,美景不一定是公园景区的“观赏品”,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从身边长出来的美景无需“奔赴”,接“地气”、带“体温”,亲和到了心坎上。

惬意放慢的脚步。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平日里往往步履匆忙。平平无奇的行道树、熟视无睹的旧院墙,总会沦为赶路途中的背景板。

然而,当花朵开满枝头,当叶片染上缤纷,大家便会忍不住给自己按下“暂停键”。这久违的“慢下来”,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小憩。

就像金口一路那成片的蔷薇花墙,总会引得人们驻足,享受那一刻的“岁月静好”。

金口一路的蔷薇花墙 图源:小红书“愿望是世界和平”

戳中心巴的“田园诗”。

柴米油盐的生活似乎与浪漫不沾边,但如果秀色满园,日子仿佛也变成了诗。

清早上班,汽车车身上洒落着许多粉色花瓣,那是樱花树悄悄送来的小礼物;中午阳光正好,晾衣杆上的衣衫与海棠共舞,风一来,日子就簌簌地押起韵来;深夜归来,盛放的玉兰花在路灯下闪着微光,像是说着一句句熨帖的安慰……

一半烟火一半诗意,谁不向往这样的生活呢?

二、“楼下的美景”意味着什么?

人们常说,有遮风挡雨的屋檐,有象征富足的猪,这就构成了汉字的“家”。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愈发向往“诗意地栖居”。说起来,“楼下的美景”对居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大学路14号院的银杏 图源:小红书“啵叽狒狒”

绿色的“能量场”。

如今网上流行一种说法:“人要多去高能量的地方走走,给自己充充电。”所谓能量场,主要是指那些能够放松身心、具有治愈力的场所。社区作为我们日常起居、成长生活的重要空间,其中的花园绿地无疑是离人们最近的“绿色能量场”,放下筷子就能去,抬起脚来就能到。

有人说,城里的人们见惯了钢铁森林,听多了机械噪音,嗅多了汽车尾气,急需给自己“补偿”。社区的绿地或许不大,却宛如喧嚣都市中的“世外桃源”——那枝繁叶茂的样子、风吹叶片的声响、若隐若现的花香,让人卸下紧张疲惫,身心舒畅。

即墨潮海街道和信社区景色

情感的“强磁场”。

在环境心理学领域,有一个重要概念,叫作“地方依恋”,它描绘的是个体与特定场所之间形成的情感、认知及行为构建起的紧密联结。作为地方依恋的一种具体形式,社区依恋是居民基于物理环境、社会关系等,与所在社区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研究者发现,社区公共绿色空间的“高可达性”,可以使居民发展出更高水平的社区依恋,增强居民的身份认同,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或许因为人类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产物,即便生活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内心深处依旧眷恋着那片欣欣向荣的自然,哪怕只是一方小小的绿地角落。

浮山后二小区的富源路广场树木葱翠,吸引居民开展各种活动

共享的“会客厅”。

在城市化进程中,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于同一座城市,“陌生人社会”的大环境,让许多人习惯了“关起门来过日子”,邻里间不常打照面,楼上楼下彼此不熟。然而,社区的公共绿地就像一个共享客厅,为居民提供了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绝佳场所。

“花开了,我得去看看”,成了人们难以拒绝的出门理由;“真好看,能帮我拍张照吗”,轻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里,生活的氛围变得格外温暖而有人情味。

当岁月镌刻下一圈圈年轮,文化也会悄然从土里生发。前不久,三明路社区和翠湖社区都举办了樱花节,用“家里的节日”把更多居民凝聚起来。

三、怎样扮靓“家门口的颜值”?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社区还能怎样更好地“美颜”?

胶州三里河街道河滨华庭社区景色

我们的城市是公园。

当公园不再是城市的点缀,而是整座城市的底色,“诗意栖居”的梦想就会照进现实。

自2022年启动公园城市建设以来,青岛完成70个山头公园整治,建设口袋公园302个,新建改建城市绿道336公里、林荫廊道145条,立体绿化322处。今年,青岛继续逐绿,将实现“千里绿道”“千园之城”目标。

通过盘活“被遗忘的角落”、巧用“空间魔法”,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山头公园正成为居民楼下的“后花园”“健身房”“遛娃地”。

平度东阁街道怡河苑社区景色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社区“美颜”不是栽棵树、种盆花那么简单,如何“地尽其用”,怎样“养绿护绿”,其中大有学问。

近年来,青岛成立了社区规划师队伍,让社区绿化美化少一些“凭感觉”,多一些“靠专业”。青岛还开展园艺师进驻居住小区活动,提供绿地养护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困扰小区的树木挡光、病虫害等难题,让居民更好地享受绿色空间。

丁帅夫社区规划师团队在高邮湖路20号打造的“社区共享花园”项目,吸引了居民积极参与(资料图)

人人都是“护花使者”。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给社区“美颜”,说到底还需要居民多发声、多参与。

“能不能把封闭的国有苗圃开放为绿地”“期盼散乱边角地能够整治提升”“希望增加家门口的绿地空间”……市民发声,政府“听劝”,越来越多的“心愿卡”变为了“满意卡”。

今年,青岛还将根据城乡居民意愿,建设100处邻里“微花园”,引导居民参与、体验、管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最美的风景,是回家路上盛开的花。愿我们的社区,四季有美相伴。

作者:王沐源 万映雪

来源|青岛宣传

相关文章:

合肥骆岗公园将开设风筝放飞露营区04-30

阳泉市北岭社区五一节前“双线发力”04-30

楼下有花,何必远方04-30

大连市劳动模范向全市职工发出倡议书04-30

“五一”花漾体验,北京市属公园发布40余处小而美花境‌04-29

居民家中墙面长期渗水 相关部门:预计五一前修复04-29

竞得北京朝阳核心地块,越秀地产深耕北京再谱新章04-28

获奖访谈丨张译:希望更多影视作品来青岛拍摄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