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艺术+现代生活”铸就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10:04:00    

6月28日、29日,在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定期举办的理想市集迎来了“宠友狂欢日”,萌宠巡游、萌宠拉力赛、萌宠长桌宴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街区变成“萌宠乐园”,让市民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沉浸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欢乐氛围中。


自从今年“五一”正式开街,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运用“文化艺术+现代生活”的创新理念,将多元业态融合,使其迅速成为长春的热门打卡地,至今已接待游客约125万人次,成为兼具历史底蕴与年轻活力的城市新地标。


老街区新面貌

历史与现代碰撞出独特魅力


走进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红色的“老”建筑披上了时尚又充满文艺范的“新”装。外墙上悬挂的巨型粉白充气花朵造型可爱,将这里打扮得如同可爱的童话小镇。一栋栋红砖建筑仿佛从旧时光里走来,古朴又有韵味,而暗红色的遮阳棚则给窗户添了份雅致,窗台上的花草郁郁葱葱,格外浪漫。写有“长春”大字和绘制了巨幅君子兰的墙面,更是成为市民游客喜爱的热门打卡点。每到双休日,街区里人头攒动,举着相机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快门声此起彼伏。


传统与现代交融、复古与浪漫交织,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相关负责人王彦沣介绍,作为长春首个建成运营的历史文化街区,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在4.5万平方米范围内,通过“修缮17栋+新建9栋”的活化模式,既守护了城市记忆,又注入了现代活力。


拐角楼、红砖墙、格子窗……在修缮改造的过程中,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力求最大程度保持建筑历史风貌,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提升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品质,同时赋予老城区新的活力。如今街区的26栋建筑设计,不仅还原了历史,也唤起了老长春人对这座城市的深情记忆。


“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堆老楼,没想到现在大变样。”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的李大爷称,虽然现在已经搬家了,但是没事就会回来看看,找找原来家的位置,追忆过去的时光。


文化场馆赋能

艺术展览点亮街区诗意生活


除了建筑本身的独特魅力,丰富的文化场馆更是为街区注入了深厚的艺术底蕴。在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四季长春油画艺术馆、博大东方美术馆、向北书店等文化殿堂,让艺术爱好者们流连忘返。


走进空·美术馆“,安迪·沃霍尔:镜像与裂变”艺术展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作为长春首次引进的波普艺术主题展览,展馆内汇集了《玛丽莲·梦露》系列、《金宝汤罐头》等作品,引发观展热潮,尤其是展览入口处的巨型罐头、自带景深效果的彩色相框……更是成为年轻群体的热门打卡点。展馆工作人员说,展览深受大家欢迎,从开展至今,已售出了约1万张门票。专门为了看展而来的梁女士称“:我是看小红书上有人发了在这儿的打卡照片才来的,没想到现场比照片里更震撼,波普艺术的大胆色彩和创意太吸引人了。”


在四季长春油画艺术馆,这里展出的作品细腻地描绘了长春的四季风景和建筑,将长春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展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艺术馆还推出了“名师对话——临摹研习课”,让更多市民能够近距离接触艺术创作,感受绘画的乐趣。


以艺术呈现历史,以历史讲述故事,在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市民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时尚潮流展、长春特色展,还能观赏到名家作品展。博大东方美术馆里,张伯驹、潘素的《梅兰竹菊图》,吴冠中的《江南水乡》,林徽因的《西厢记》等名家作品,让市民游客在艺术的熏陶中,读懂历史与文化的交融,感受岁月沉淀的韵味。


沉浸式戏剧体验

打破边界带来观影新感受


当历史建筑遇上沉浸式戏剧,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给出了独特答案。


曾经《滚滚红尘》的拍摄地,如今成了《采“影子”》环境式悬疑互动剧演出地。走进二楼的演出现场,好像来到了过去的列车车厢,《采“影子”》的剧情,就发生在这节车厢里。“可以说,我们整个演出的空间都是舞台,就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剧中,相信眼前看到、身边发生的都是真实的。”


该剧驻场导演姚佳林介绍,《采“影子”》的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一位代号为“影子”的地下党为了将秘密情报送出去,在列车上发生的一段故事。6名演员演出的过程中,会邀请观众参与其中,打破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第四面墙。


引入常态化剧目的同时,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还在节假日期间开展戏剧节活动,盛装打扮的刀马旦在老建筑上闪现,老艺术家在街角教孩子们变戏法,踩着高跷的木偶在街区巡游……各种沉浸式演出打破传统的观影模式,让观众融入戏剧环境,实现从打卡到共鸣的文旅体验升级。


除了悬疑互动剧,喜剧元素也将成为街区的新亮点。正在建设中的“剧说”剧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我们要用脱口秀、舞台剧等喜剧说长春,打造喜剧文化阵地和年轻人的社交场所。”“剧说”剧场主理人马迎悦介绍,剧场建成后,一楼将打造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活动场所,二楼则是两个剧场,三楼为知名喜剧演员的工作室。届时,观众不仅能在二楼看表演,在三楼与喜欢的喜剧演员交流,还能在一楼与同样喜欢喜剧的观众交朋友。剧场预计7月中旬开始试营业,二楼剧场对外开放,让更多年轻人在这里得到放松、交到朋友、找到情感共鸣。


多元业态汇聚

老情怀里藏着现代新生活


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烟火气,在这里实现了完美融合。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文化展示的窗口,还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休闲空间。


让老情怀传递新体验,作为吉林省首店,“邮局咖啡”室外的绿色邮筒、老式自行车承载着老长春人的记忆,也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布景。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够享用饮品,还可以选购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和朋友一起打卡拍照“。“我们的咖啡杯上,都贴有一张带有长春地标的邮票杯贴,参加活动还会赠送明信片。“邮局咖啡”负责人田先生说。


走在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经常会遇到一些身着旗袍的游客在街区拍照。入驻街区的“春京西时光写真馆”里,一件件旗袍款式典雅、纹样精致,这里不仅为游客提供服装还提供旅拍服务。穿上一件以白色为底带有墨竹的旗袍,搭配温婉雅致的妆造,游客王女士打扮完毕后跟着摄影师出发,到街区拍照“。这里老建筑特别有韵味,穿上旗袍拍照就像回到了过去,特别有感觉。”王女士称。


写真馆负责人罗女士说:“街区的特点和写真馆的复古风格十分相符,很多场景都特别适合拍照。街区内的时光广场,更是游客喜爱的拍照热门地。”罗女士所说的时光广场,就在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C区,这里不仅有一个8米高的巨型娃娃“琴不倒”,还复原了老长春街景,打造修车铺、溜冰场、蝶恋花歌舞厅等长春场景,带游客重温童年记忆,感受时代的变迁。


将百年建筑与新兴业态相融合,打造文旅融合的场景、空间、产品。接下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还将持续丰富,水上娱乐区即将开放、文学节也即将在街区举办,让市民游客在这里收获更多元的体验,让历史街区始终保持新鲜活力。



来 源:长春日报

相关文章:

“文化艺术+现代生活”铸就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07-03

停电公告!涉及长春这些区域→06-26

百里杜鹃:公园音乐会奏响夏日清凉06-25

北京市政协委员走进中关村(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06-25

湖城潮游 轻“嵩”一夏,嵩县以新文旅产业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06-25

京津冀一周观察 | 2030年十三陵主体陵寝开放;北京城轨开通JCB和美国运通卡06-18

太原市迎泽大街(西段)改造工程现场06-17

国宝画重点|这处遗址三获“新发现”,都有啥看点?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