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 本报记者 赵 芳
“以前看病像‘打仗’,现在分时段预约,排队、检查时间少了一半。缴费可以在自助机上完成,药价也降了,实实在在为我们老百姓省钱。”4月16日9时许,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许女士通过手机预约了9点半的消化内科号,不到10分钟便完成签到、缴费、问诊全流程。这一变化,正是赣榆区以案促改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缩影。
去年以来,赣榆区纪委监委以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切口,深挖药品采购、耗材回扣、设备招标三大顽疾,在全市率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们通过‘小切口’撬动看病就医‘大民生’,以巡察监督、派驻监督发现问题推动查补漏洞、以查办案件促进整改整治、以典型案例深化警示教育,不断推动服务领域‘祛病除疴’,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赣榆区纪委监委相关案件室负责人李富强说。
下午5时许,赣榆区青口中心卫生院口腔科候诊区依旧坐满了患者,于丽华陪孩子来做正畸,“这里的医生技术好,价格还公道,我们街坊邻居都认准这儿。”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居民闫大爷回忆道,“过去看牙,医生总让私下转账,一颗牙动不动就要两三千元。”
这一转变源于区纪委监委对口腔科私收费乱象的“刮骨疗毒”。2023年初,区纪委监委通过12345热线工单梳理,发现多起反映“看牙贵、私收费”的投诉。“案件查处后,我们推动全区公立医院口腔科开展专项整治,实行耗材‘医共体集采’,收费降幅稳定在49%。”派驻监督卫健系统的纪检监察组组长万学兵说。
“规范收费后,来看病的患者更多了。”青口中心卫生院院长谭芳芝说,区纪委监委不仅查处了私收费问题,还推动建立了耗材扫码溯源、诊疗全程记录等制度,“现在医生收入与服务质量挂钩,大家更有干劲。”整治后一年内,赣榆区16家口腔科实现营业收入1423.46万元,同比增长29.66%;诊疗74990人次,同比增长19.13%。
“这次手术花费不到4000块钱,前年我一个朋友做同样的手术,光耗材费就花了1万多元!”在赣榆区人民医院骨科诊室,因锁骨骨折前来就诊的庄传阳反复确认费用单,脸上写满难以置信。
去年以来,该区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天价耗材”问题,重拳整治骨科高值耗材采购乱象,常见锁骨骨折手术耗材费用从原来的1万多元降至2500—3000元,降幅超70%。截至目前,该区128个品规药品耗材平均降价31.18%,最高降幅达88.75%,年节约采购资金733万元。
在设备采购方面,赣榆区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该区纪委监委在查处案件时发现,医疗设备采购中存在“指定授权”“化整为零”等猫腻。针对问题,赣榆区卫健委联合苏海集团创新“集采+租赁”路径,以CT设备为试点,通过公开招标、厂商直供,压缩中间商层层加价空间,采购成本下降约50%,租赁模式还缓解了基层医院资金负担。
赣榆区还在全市率先推进医共体建设,将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两个龙头医院、20个乡镇卫生院和516个村卫生室调整为一个紧密型医共体。“我们选派了46名骨干医生到基层驻点服务,开设专家工作室28个,开诊基层联合病房20个,定期到卫生院开展坐诊、手术、查房带教等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赣榆区卫健委副主任李常华说,“通过专家下沉、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举措,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以案促改“长效治”,从“惩一人”到“治一域”。赣榆区纪委监委通过在医疗领域的强力整治,以案促改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民众就医更加便捷,医疗费用明显降低,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医疗反腐是为了重建信任,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受益。”李富强说,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以案促改,让群众享受更多医改红利。
相关文章:
极目政情丨又一厅官被查!中央巡视组进驻后,河南省已连续四天官宣厅官落马04-24
知识产权保护的“汉中南郑实践”:联动高效解纷 司法护航创新04-22
台前县:创新打造“云端履职”新阵地04-21
以“小切口”撬动看病就医“大民生”04-21
【云新发布】2024年云南省专利授权3.38万件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32件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