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伴随着神秘而又紧张的音乐,俳优俑群在雾气缭绕中缓缓“苏醒”。7月5日晚,成都爱乐合唱团出品的大型合唱剧《成都》在城市音乐厅迎来首演。

首演现场
该剧由指挥家、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朱曦担任艺术总监和指挥,作曲由浙江音乐学院作曲教师蒋骁然操刀,编剧和作词由青年编剧温昭逸担任。导演是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任苑,她曾执导音乐剧《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独特的戏剧视角见长。

首演现场
什么是合唱剧?《成都》试图以合唱剧的形式讲怎样的四川故事?本剧艺术总监、指挥、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朱曦接受了记者采访。
朱曦介绍,合唱剧不同于音乐与戏剧的融合,例如歌剧、音乐剧等,而是一种相对新兴的艺术体裁,目前在国内还比较少见。合唱剧的新颖之处在于以多声部、多人数的合唱形式承载完整的戏剧叙事,是一种更新鲜的表达方式。

首演现场
“我希望观众从喜欢朗朗上口的改编歌曲,慢慢升华为欣赏那些既悦耳又具有结构张力和思想深度的原创作品。”朱曦表示,《成都》的创排不但是推动“合唱剧”这一表演形式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实践探索,同时也为我国专业音乐学院合唱人才培养与发展方向提供了引领性的思考与启发。
合唱剧《成都》围绕一尊沉睡千年的说唱俑展开。它因现代合唱音乐而苏醒,为寻回标志性的“笑容”穿越时空,见证成都的人文故事,最终在感知人类情感后幻化成人。
演出现场,舞美设计极具东方意蕴,融合陶俑质感的服饰与舞美影像,呈现出千年时光沉淀后的质地。观众也随着陶俑的视角,在歌声中重访成都的文化根脉。

首演现场
从交子到蜀绣,从说唱陶俑到大熊猫,丰富的成都元素被层层嵌入剧情。成都说唱、川剧、清音、古典、爵士、民谣等多种音乐风格的融合,让整场合唱剧呈现出极具感染力的“成都元素的世界表达”。
据了解,《成都》的创作耗时两年,团队反复打磨文本、音乐和编排,累计排练近200首作品,最终精选出18首呈现在舞台上。“几乎每首作品都修改了不下10次。”朱曦感慨。
谈及剧目的诞生,朱曦透露,最初只是想创作一部反映合唱团日常生活的剧,但随着素材收集的不断深入,视角逐渐扩展至整座城市。他表示,正是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鲜活的城市生命力,让创作团队决定以更宏大的主题展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因此观众在欣赏《成都》这部合唱剧的时候,慢慢地会从强烈的创作布局中,感受到节奏感、秩序感。”朱曦解释,这部剧试图探讨引发人类思考的命题,例如人类如何建立情感与秩序、城市如何生长…… “这些都是开放式的命题,观众可以自己去发掘和感悟。”朱曦说。
据悉,成都爱乐合唱团还将于8月底在上海、南京、无锡等地开启2025年常规巡演,同时,该剧也接到了国内多家剧院的邀请,不日全国观众将在各地舞台上听见“成都”。
(图据采访对象)
相关文章:
大型合唱剧《成都》迎来首演,你知道什么是合唱剧吗?07-06
西南大学专家赴金川县开展牦牛产业服务07-03
中西部首条,成都至雅典航线今开通!将为四川和希腊带来什么?06-30
珠海举办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现场咨询会 百余所高校齐聚搭建志愿填报“直通车”06-29
鸡西冷面辣菜暨名优产品哈尔滨推介会举行06-28
百里杜鹃:公园音乐会奏响夏日清凉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