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锐评|别让低价手机壳成为健康“隐形杀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09:24:00    

李舒意

近年来,9.9元包邮的手机壳凭借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然而,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质量专项风险监测结果却让人不寒而栗——部分低价手机壳铅含量竟超出国家标准上限30倍。7月13日,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一些小作坊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压缩成本,使用回收塑料、工业级染料,甚至违规添加廉价助剂。据从业者透露,正规原料每吨上万元,而掺入废塑料后成本能降三分之二。这种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择手段的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健康的极大漠视,部分消费者在享受低价手机壳带来的便利和美观时,可能已经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置于健康风险之中。

铅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长期接触铅含量超标的物品,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肾脏等造成严重损害,尤其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影响更为显著。而手机壳作为人们日常频繁接触的物品,其铅含量超标问题绝不能被忽视。

9.9元包邮的手机壳铅含量超标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小物件”到“大健康”,手机壳只是一个小小的物件,但它背后反映的是整个消费市场对健康和质量的忽视。这种问题并非个例,类似的低价商品在其他领域也屡见不鲜,监管的“最后一公里”未能有效落实,导致劣质产品有了可乘之机:从“毒跑道”到“甲醛超标家具”,从“黑心棉”到“超标塑料制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却可能成为健康“大麻烦”。

在“万物皆可包邮”的时代,网购的便利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能仅仅被低价所吸引,而应该擦亮眼睛,理性消费。在选择手机壳等日常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查看产品的质量认证标志,避免购买来源不明、价格过低的产品。毕竟,9.9元的“便宜好物”,可能要以健康为代价,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除了消费者自身要警惕外,相关部门的监管也至关重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规范其生产行为,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劣质产品流入市场,让那些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择手段的商家无处遁形。

此外,电商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作为商品的销售渠道,电商平台要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商品质量管控机制,对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商家进行严肃处理,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河南日报评论

相关文章:

锐评|别让低价手机壳成为健康“隐形杀手”07-15

夏日安全游泳指南07-14

“郎味风暴”席卷西南!郎酒演唱会正在颠覆酒业“情绪经济”07-11

北京市发布线下无理由退货指引07-11

星巴克中国急需最强外脑07-06

斯迪克:公司OCA产品在三星供应链的相关合作尚处于样品测试评估阶段07-05

事关“老头乐”!交警联合多部门开展宣教整顿专项行动07-04

喝有水垢的水容易得肾结石?谣言!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