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立足南疆,服务“一带一路”!医疗援疆体系不断建强丨广东援疆这两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20:45:00    
新疆工作是“国之大者”,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大政治责任。近期,广东省支援西藏新疆和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今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一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做好今年的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初心不改,使命如磐。2025年是第十批广东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两周年。两年来,在粤新(兵团)两省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全体广东援疆干部人才锚定“走在前列”的总目标,时刻牢记“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使命,围绕重点任务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奋力书写“进疆有目标、在疆有作为、离疆有成果”的亮丽答卷。

不久前,一场高规格的院士会议在喀什召开,备受瞩目。在广东援疆等单位主办的“一带一路”创伤联盟系列活动南疆创伤救治院士会议上,发布的一组数据格外醒目:

广东援疆医生支持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创伤中心逐渐形成“院前急救—急症救治—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心理治疗—公众预防”立体式创伤救治医疗体系,救治范围涵盖南疆四地州,形成覆盖共近一千万人口的创伤救治网络;创伤重症患者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由2019年的8小时缩短至2024年的60分钟,南疆创伤救治成功率从不足50%提升至97.8%。

数据是刻度、记录与见证,彰显广东医疗援疆守护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除了喀地一院的诊疗服务水平在全疆独树一帜、名列前茅,广东医疗援疆的成果,也惠及偏远基层的群众和“一带一路”周边国家。

两年来,广东援疆加大医疗援疆力度,深化“组团式”医疗援疆,共选派广东医疗人才407名进疆,坚持“深耕南疆,辐射‘一带一路’”思路,持续填补南疆医疗技术空白、增强“造血”功能、加强国际化发展,受援医院全部顺利通过医院等级复审、服务能力再创历史新高。从“独树一帜”到“多点开花”,广东医疗援疆成果全域铺开,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也为凝聚人心、民族团结注入动能。

建医疗高地

综合实力位居全疆前列

设备不完善、检测效率慢、移植药物缺乏……2024年5月,广东援疆医生黄宇贤初到喀地一院血液内科,有些发愁。眼前的条件,想要满足高难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要求,仍困难重重。

建立科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平台迫在眉睫。在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协调下,援疆专家肖非、黄宇贤等携同本地医护人员,成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攻关小组。经过多番论证,仅2个月便解决了干细胞采集的设备问题和移植用药等问题。此后,成功构建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技术平台,目前运行良好,填补了技术空白。

南疆地区的医疗技术空白,在广东援疆医生奋斗下,逐步填充。喀地一院,逐步成为南疆医疗服务高地。广东援疆实施“广东名医进疆工程”,目前已有65名广东知名专家在喀地一院设立专家工作室,27批次75位高水平医院资深专家赴喀开展高难度手术带教,打响“广东医生”品牌。

此外,建立“一人援疆,全科援疆”的工作机制,援疆医生当好“先锋队”“联络员”,广东后方医院与科室当好“大后方”“娘家人”,响应前方需求组织后方科室学术带头人来喀开展短期指进,实现服务能力可持续、常态化提升。

实施广东名医进疆工程,图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春晓来院开展机器人手术。


两年来,喀地一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院区、妇儿疾病救治中心先后投入使用,医院实现“一体两翼 一院四区 一科研院”的布局,编制床位达3000张,综合实力居全疆前列。2024年喀地一院门急诊量上升至133.1万人次,出院病人12.11万人次,手术3.25万例,三四级手术比例67.66%,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稳居新疆地州第一、全疆第三。其中,2024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年门诊量突破3.3万人次,出院患者达1.5万人次,三四级手术占比89.22%,疑难危重病例占比达68%,服务患者覆盖南疆各地州,接诊周边8个国家患者97人次,培训周边3国外籍学员15名,为周边国家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服务27例。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广东援疆驻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疗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惠基层民生

让群众在“家门口”治好病

去年,广东援疆重点民生项目——伽师县覆盖县、乡(镇)两级15个新建预防接种门诊全面启用,在南疆率先实现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为群众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疫苗接种服务。

伽师县数字化免疫接种平台。


这也是全疆首个实现数字化疫苗接种全覆盖县域。15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成启用后,全县预防接种门诊面积累计达近3300平方米,标准化设置健康筛查、接种登记、候诊留观、接种实施、冷链储藏、应急处置、母婴护理等功能区,日常规接种服务能力可达2400剂次以上。

预防接种门诊启用,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在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卫生院,村民吾呢其古力·艾孜提艾力带小孩完成接种后感慨颇多,“接种疫苗时间很快,环境也很好,很方便!”

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是广大患者朴素的心愿。广东医疗援疆大力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缓解受援地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

广东援疆组织实施“粤新光明行”“粤新消结行”“结石宝宝”“全科医生培养计划”等系列面向基层的援疆项目,覆盖疾病防治、健康科普、紧缺医学人才培养等。两年来,已完成超2000例白内障免费手术,2400例肺结核免费治疗, 167名结石患儿免费手术,培养培训喀什地区200名基层全科医生。

实施“粤新光明行”,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的第1000例患者揭开纱布。


科技赋能医疗民生事业。广东援疆创新将AI技术引入医疗援疆,在全国率先对接引入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与华为联合研发的眼健康AI筛查系统,进一步提升筛查效率和覆盖面;在全疆率先落地“AI+ DR+EC(新型结核菌素试验)”筛查新技术,强化结核病的发现和诊治能力。

在广东援疆支持下,县域、师市人民医院建设踏出坚实的步伐。其中,推动广东医科大学与兵团第三师达成合作共建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协议,按照大学附属医院管理模式开展全面深度合作,全方位提升医院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创三甲”。

一批示范乡镇卫生院、健康示范村的落地,让群众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两年来,提升建设6家示范乡镇(团场)卫生院、6个健康示范村(连队)。围绕预防、治疗、康复,重点开展计划免疫门诊、慢病一体化管理门诊和中医康复治疗区的改造提升。此外,打造村级健康科普讲堂,提升基层居民健康素养,引导群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健康生活示范村——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卫生站。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 活动表现突出服务优质机构中,广东对口援建的疏附县乌帕尔镇中心卫生院、伽师县英买里镇卫生院、伽师县米夏乡卫生院、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卫生院入选。


促国际交流

医学成果服务“一带一路”

今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按下“升级键”——中山大学国际眼科医学中心新疆分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眼科医学中心”)启动建设。

眼科疾病是南疆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高发疾病,但当地诊疗条件相对薄弱。立足受援地实际,发挥广东所能,广东援疆国际眼科医学中心,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各族群众。

在功能定位上,国际眼科医学中心聚焦各族群众的常见眼科疾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提升西北地区的眼科临床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中心将积极推动先进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5G机器人等在新疆落地应用。此外,中心将面向全疆、覆盖西北地区、连通“一带一路”,培养高端专业的眼科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眼科医疗队伍。

共筑“健康丝绸之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健康卫生全面提升。针对“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条件薄弱、医疗物资匮乏等情况,广东医疗援疆将辐射“一带一路”作为一大工作方向,让周边国家充分享受广东优质医疗资源和医学成果。

两年来,广东援疆支持喀地一院建成全疆四所之一的国门医院,建设国际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实现与广东援助医院、国际合作医院、南疆基层医疗机构会诊直连。

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际远程会诊。


此外,打造“一带一路”全科医生培训基地、5G远程手术机器人培训基地,组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全科医生培训班、国际泌尿外科人才培训会议等,共计培训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外籍学员12名;接收巴基斯坦眼科、外科2名医生来喀进修,喀地一院团队先后多次走出国门,开展医疗援助,签订友好合作备忘录,开启南疆地区医疗领域对外合作新篇章。

来源:广东援疆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惠州学院“安东尼杯”服装设计大赛闪耀广东时装周04-25

神舟二十号升空04-24

案例发布、试点揭牌……江西启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04-24

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开展上半年消防演练与安全培训04-24

因不正当价格行为,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被警告,被处罚1.5万元04-23

一季度GDP出炉:“经济第一省”悬念再起?04-22

“逐梦德甲”第二季收官 中国U16男足胜“狼堡”和门兴梯队04-22

服务业扩大开放 金融、医疗等多领域明确155项试点任务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