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找到文化与科技之间天然的黏合点 | 黄河时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3:04:00    

蛇年春节以来,文化与科技两大领域各有出圈爆款。不管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电影《哪吒2》还是以DeepSeek、宇树科技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产品,这样的“井喷”现象,也让“文化与科技深度创新融合”的话题持续。

4月1日,山东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大会在青岛召开,一场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的浪潮正在齐鲁大地上奔涌开来。

如何实现“现象级”的文化产品的接连问世?如何让“科技+文化”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如何在“文化出海”“科技加持”的大背景下不断踏浪前行?

文化与科技在学科上分属不同大类,却又有内在天然的黏合点。找准二者之间的“接缝口”,搭建起互相“沟通”的桥梁,发挥各自优势,它们便可以互为依傍、相互借力。

“文化+科技”就能产生新引擎、新动力和新发展:以文化为土壤,科学技术有了主心骨;以科技为媒,文化有了新的发声筒,新业态和新场景。

在4月1日举行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专题讲座中,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张振鹏谈到,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之间有深层次的重构关系,山东大力发展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大有可为,因为“山东的文化不仅是传统的、历史的,还是现代的、未来的”。

在山东,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着更为广阔的内涵。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远古的百家争鸣到近年来频频出圈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文化一直是这片土壤的瑰宝,文化的厚重、力量与温度也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新科技的介入、加持,已然打破了曾经亘古不变的时间轴线,人们不仅能在衣食住行上看到科技改变的力量,也开始在文化场所、旅游目的地看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青岛中山路的青岛号“时光电车”上,透过一个沉浸式裸眼视频,就能在巴颜喀拉山和沙漠绿洲中穿梭;在济南博物馆,通过3D建模技术,镇馆之宝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动”了,汉代宴饮的景象重现;在Wemake XR梵高数字艺术体验馆,运用前沿XR技术,让画作变为沉浸可感的艺术空间……这背后,不乏金东数创、歌尔创客等山东本土企业的身影,在科技的加持下,静态的文化被“唤醒”,新的消费场景被重塑,形成了消费经济新的增长点。

新的历史起点已经到来,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吒》,一个个出圈事件不断向我们证明了,文化与科技叠加的成果迸发着勃勃生机。以山东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大会为契机,找到文化与科技之间天然的黏合点,唤醒更多领域“文化+科技”的意识,用科技的视角重塑文化内涵。向新升级,山东的文化故事将写出新的篇章!

评论员:薛冬 编辑:刘玉红 校对:刘恬

相关文章:

成都世运会火炬三星堆传递,马龙稳稳接过“哪吒”传来的“乒乓球”07-26

特朗普政府放宽AI监管:管太严的州不给拨款07-25

时空科技,实控人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07-25

公募二季度调仓路径曝光!增持股近九成上涨,39只涨超50%,冠军飙逾4倍07-24

中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公告07-23

多地公布2025年本科普通批投档线:哪些专业更抢手 哪些可捡漏?07-23

河南三门峡:检察光影绘初心,艺术之笔书担当07-22

“韦帕”影响减弱,横琴大桥17时起恢复通行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