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2年,姚全岱出生在泗水城西南临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还有父、母、弟、妹,五人只有一亩薄地、两间草房,常年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直到16岁,姚全岱才开始读书。他聪明好学,成为一位知书明理、能写会算,深受贫苦农民敬重的“文人”。
1945年春,泗水县第一次解放。由乡亲们推荐,人民政府招聘,姚全岱担任了本村小学教师。是年土改,他家分到土地七亩、房基地一块,还有牲畜、农具。饱尝旧社会苦难的姚全岱,特别感念共产党的恩情。他不断接触党的干部,看党的报刊,接受党的教育,学习马列主义真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迅速成长起来。他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从事教学工作,认真地向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和革命思想。同时,他还协助基层政权,积极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各项斗争。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姚全岱入党后,服从组织安排,到城关区任财政管理员,继任区粮库主任。
1948年6月,泗水县二次解放。为了支援前线,保证解放军粮食供应,泗水县成立了北玉沟粮站,姚全岱是领导成员之一。姚全岱和战友们千方百计组织筹粮筹款,仅半年就筹粮250余万斤,圆满完成兖州战役、淮海战役等筹粮任务,多次受到嘉奖。
1949年2月,姚全岱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南下,被分配到二十二军军部直属队——南下纵队第一支队第四大队。1949年4月21日,姚全岱所属第四大队随军渡过长江;5月3日进入杭州,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所属浙江省建设厅。
6月,三界茶场(该场在绍兴、上虞、嵊县三县交界处,故名三界茶场)的留用人员两次到杭州找到浙江省农业改进所军代表杨俊达,要求派工作人员去接管茶场。姚全岱主动请缨。杨俊达成立了接管三界茶场军管小组,任命姚全岱为小组的军代表。同时,还指派地下党员吴思勋、大学生许济川为军管小组成员随姚全岱一起前去。
1949年9月5日,国民党浙江省四明山游击支队司令部首领钱金法、裘鸿初、吴瑞三股残余势力60余人包围了茶场。此时,姚全岱正组织职工开会学习,只有自己和吴思勋带着两支匣枪,职工都是留用人员,缺乏战斗力,他当机立断,命许济川带领职工立即疏散,自己和吴思勋分头去侦察敌情,阻击敌人,掩护职工,保卫茶场。
姚全岱从角门冲出,迎面碰上敌人,立即拔枪自卫,不料被躲在门旁的敌人偷袭,不幸被捕。茶场失去了指挥和抵抗能力,敌人立即从东、西、南三面闯进茶场,实施了疯狂的报复。他们抢劫、破坏后,又捆绑了唐祥瑞等七名职工,一同押着姚全岱,慌忙向绍兴、王坛一带逃窜。
姚全岱被捕后,敌人对他百般折磨,皮鞭抽、烟头烧、老虎凳压,姚全岱以坚强的意志顶住了酷刑。敌人让他给茶场写信拿粮来赎人,妄图捞些油水,却被姚全岱断然拒绝。
敌人一无所获,于9月6日将姚全岱押至王坛村残忍杀害。一个年仅27岁的革命战士,就这样倒在了黎明前。
姚全岱殉难后,当地群众冒着风险掩埋了他的遗体。12月,党组织派人去绍兴,同志们含泪置棺装殓了烈士遗骸,运回茶场举行了追悼仪式。浙江三界茶场及其改制后的企业职工始终不忘姚全岱烈士的英勇事迹,先后在1950年、1999年和2006年三次为其立碑纪念。
(中共泗水县委党校 高强 供稿)
红色齐鲁·声动中国网络音频节目《故事里的沂蒙》
联合录制: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沂蒙干部学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相关文章:
故事里的沂蒙|牺牲在解放前夕的姚全岱烈士07-09
武汉大学通报:职工子女辛某驾车强行逼停骑行学生,取消校园通行授权三个月06-14
端午假期浙江海况如何,适合带娃去海边耍吗05-30
逛文博徒步赏碧道,横岗街道“智启视界·绿动文博”活动精彩纷呈05-22
中国教育报:浙江宁波成立乡村振兴高校联盟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