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元代画家祖籍“江苏淮南”,博物馆何以频频被挑错 |新京报快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1 16:02:00    

网友发帖质疑上海博物馆关于元代画家祖籍“江苏淮南”的表述有误。图/上游新闻截图

元代著名画家祖籍是“江苏淮南”?

据报道,近日,江苏网友发帖,对上海博物馆内元代著名山水画家张渥的人物简介提出质疑,称在张渥的《九歌图卷》下,作者简介这样写道:“张渥(?—约1356),字叔厚,号贞期生,祖籍江苏淮南,居浙江杭州。”网友认为,“江苏淮南”的表述疑似有误。如果博物馆写的是古代地名,古代没有江苏说法;如果是现代地名,江苏没有淮南。

对此,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会向相关部门反馈,如果查实有误会进行更改。

众所周知,按今天的行政区划,淮南属于安徽省。而据淮南市政府官网显示,“元代,市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分属寿春、下蔡两县所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建怀远县,今市区东部属怀远县辖地。”这些都和“江苏”二字并无关系。“江苏”得名也已经是清代的事,江苏省政府网介绍,江苏建省始于康熙六年(1667),取江宁、苏州二府之首字而得名。

由此可见,“ 江苏淮南”大概率是一个错误。据报道,在同展馆张渥另一幅作品《雪夜访戴图轴》下,作者简介则没有“江苏淮南”的说法,而是“祖籍淮南”。这种模糊处理,反倒更严谨。

针对质疑,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称,会向相关部门反馈,如查实有误将更改。这种对公众意见的开放态度值得肯定,但也暴露出某种程度的被动性:这种知识性内容,应当在展出之前就有审核机制,而不是等到公众质疑。

事实上,各地博物馆类似的错误也不罕见。比如,今年7月有网友曝光,湖南博物馆某专题展览一处注释就有明显错误,“清嘉庆”被注释成“清嘉靖”;同月,山东青州博物馆被曝说明牌中的北齐天保年号错写成“天宝”;今年“五一”期间,也有一名小姑娘指出,在河北博物院参观时意外发现两处古地名注释错误;而更早前,还有山西太原一高中生发帖称,他在太原博物馆发现9件文物特征与标牌不符,等等。

平心而论,这些不少都属于“一字之差”,从体量来看只是一种瑕疵。但屡屡引发舆论围观,也说明错误频出背离了博物馆的大众期待——作为一个普及知识的场所,博物馆里的一切都应当严谨、正确,更需杜绝低级错误。

事实上,对于博物馆文物展出的严谨性,并不缺乏相关文件的要求。比如,《博物馆条例》就要求博物馆“采用多种形式提供科学、准确、生动的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规范》也提出了“科学原则”,要求体现本领域先进和稳定的知识体系,坚持科学性和客观性,以科研成果作为展览学术支撑,准确揭示展品内涵,尊重历史事实,杜绝主观臆造等。

可即便如此,不少博物馆还是在最基础的准确问题上翻了车。人们相信博物馆主观上都是希望“零差错”的,但无奈总有疏漏的时候。那么,如何完善机制,形成更严密的审核流程,值得重视。

比如,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不妨加强展陈流程管理,对其公开内容严把审核关。比如,引入学术资源,由历史地理专家核验古代行政区划等表述;可以进行跨部门校验,展陈部门与文献部门联合把关;也可以充分利用公众监督,设置线上纠错通道,鼓励“全民校对”等。这些来自于网络、社会的意见与建议,不少都颇有启发意义。

当然,增加流程、完善审核对于博物馆来说肯定是一笔“成本”——流程拉长,工作量加大,人力支出也会增加。但这是必要的,综合来算也是划算的。毕竟,每一次出错,即一种错误的“知识普及”,也是对博物馆“严肃、权威”形象的消解,伤害的是文物保护事业的公信力。

考虑到如今人们的文物意识高涨,爱钻研、较真的观众越来越多,如果不把内容的正确率提升上去,未来只怕还会面临越来越频繁、苛刻的审视。所以,博物馆还是很有必要在展陈内容的核实与把关上投入更多精力,做到一字一句都经得起推敲。唯有如此,才能守住学术与公共信任的底线,牢固地树立自己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形象。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校对 / 赵琳

相关文章:

元代画家祖籍“江苏淮南”,博物馆何以频频被挑错 |新京报快评08-31

多国人士表示上合组织充满蓬勃生机 具有强大吸引力08-31

大同市博物馆9月活动预告08-31

【看见淮南 l 楚风汉韵 魅力淮南】一盏灯照亮千年艺08-25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08-24

三块国家级荣誉碑石在晋祠揭幕08-24

上海将实施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设技术标准08-15

气球雨、逛大集、延时开放……日照非遗夜市2.0来了!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