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2025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国内外400余位院士专家、国际组织代表、企业界人士齐聚金陵,围绕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低碳转型、绿色供应链构建等议题开展共商,共同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数字化赋能,助力实现全球碳中和。

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是目前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最重要的交流平台之一,已连续举办四届。本次会议以“迈向碳中和:碳足迹国际标准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大会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德国电工委员会(DKE)、英国标准协会(BSI)、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共同指导;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

IEC第36届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南京市副市长蒋敏,IEC主席乔·科普斯,ITU电信标准化局副局长比勒尔·贾穆西,DKE常务董事迈克尔·泰格勒,BSI标准总监斯科特·斯蒂德曼,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平,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金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庭彦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黄卫、饶宏,原国务院参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等出席会议。

朱美娜在致辞中指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支撑。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中国通过《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及系列文件,构建了覆盖碳排放核算、低碳产品认证的体系,建立了11项国家计量基准和温室气体溯源体系,并推动绿色标准与技术创新。一是要加强国际碳足迹规则互认,促进绿色贸易畅通;二是深化低碳技术合作,加速技术产业化;三是搭建开放平台,共享全球绿色发展经验。同时中国将持续以开放合作推动标准计量协同,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
当前,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演进,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标准已经成为构建国际绿色贸易新秩序的关键因素。会议发布的我国首个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集成了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搭载了由我国自主研发、智能可控的“碳链”操作系统,实现了重点行业全产业链碳排放的智能化分析与认证。
“该平台的打造充分体现了中国碳足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全世界打造统一的碳足迹标准做出了积极探索,充分彰显了中国绿色转型、推动全球碳中和的决心和大国担当。” IEC主席乔·科普斯说。

此外,本次会议还发布了《新兴光伏材料和技术》、《智慧水电》两本IEC新兴技术战略白皮书。该两本白皮书是“双碳”领域相关新兴技术发展和标准化的权威指导性文件,由中国标准化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中、德、韩、新加坡等国专家共同制定。
《新兴光伏材料和技术》指出,新兴光伏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产业化挑战,如稳定性、规模化生产、环境耐久性等问题。针对钙钛矿光伏的国际标准尚不完善,该报告建议尽快制定针对材料、制造、应用等环节的标准体系,以推动新兴光伏技术的健康发展;《智慧水电》提出,智能水电通过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技术,实现对水电站的全面感知、实时分析、智能调度和优化运行,从而提升水电在未来零碳电力系统中的竞争力。
作为IEC发布的官方文件,IEC白皮书由IEC市场战略局(MSB)专家组织编写,是在对社会技术发展趋势和标准化需求进行充分研究后,为IEC未来发展方向所制定的战略性技术文件,被视为IEC国际标准的基础性、指导性文件,具有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意义。本次两本白皮书的发布,将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相关技术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并为在相关行业领域形成国际通用的标准体系奠定重要基础。
会上,德国电工委员会(DKE)为在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设立VDE代表处进行授牌。双方将共同围绕国际标准孵化、认证体系建设、国际互认机制等开展深入合作,协同构建开放、互信、共赢的标准化生态,为国际标准互认营造良好合作环境。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相关文章:
CounterPoint报告2025Q1中国手机销量:华为同比增28.5%04-25
两高司法解释降低商标标识犯罪、假冒专利罪等入罪门槛04-25
2024年中国法院对网暴犯罪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刑罚292人04-24
一季度雄安新区投资同比增长12.8%04-24
新型消费:从“功能满足”到“创新体验”04-24
以“南平之新”见“福建之兴”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