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级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CFFF平台并争取在年内向上海所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放共享;升级AI(人工智能)大课2.0版本并成立复旦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中心,为科学智能发展培养人才……今天(5月26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科学智能国际学术会议上,发布了一系列与AI相关的新举措。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与全国高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塑造科学智能时代的教育新主体。
当前,AI正催生着一场跨学科革命,其核心特征是各科学领域和AI方法的深度融合与适配。AI4S(AI for Science,即科学智能)正在重塑人类科学发现的未来图景。对于高校而言,围绕AI4S的科研和人才培养,这两大核心功能同样面临着功能升级。
复旦此次推出的CFFF平台2.0版本,将使学校科学智能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为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和科研工程提供服务,加速新的科学原理的发现;而AI大课2.0版本也将进一步驱动教育教学改革,助更多年轻人能够在AI时代使用AI、驾驭AI,能够在科学智能领域撑大梁,在最活跃的年龄探索科研的边界。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程远告诉记者,CFFF是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2023年6月这一平台建成之时,就标志着基础研究进入了“平台时代”。迄今,在这个平台上,复旦师生已经产出百余项科研成果,包括早期中华文明大模型、致病基因突变大模型、多组学的多疾病预测大模型、气候科学大语言模型、集成电路设计大模型等,覆盖各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伴随着这些模型诞生的还有多篇顶刊论文。
CFFF平台在升级到2.0版本后,将在过去提供算力服务为主的基础上,开放科学模型服务,并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学数据,不仅面向全校所有的师生,还将在今年内向上海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共同推动科学智能的发展。
升级后的“AI大课”2.0版,在原先的“AI大课”1.0版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以“师生共创”为核心的教与学融通改革,全面推进AI赋能。升级后,全校将新增14个“X+AI”的双学位项目,项目总数达到41个,覆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同时,复旦将为所有学生提供CFFF平台的数据、模型和算力,学生可以在CFFF平台上探索科学问题,老师也可以在CFFF平台上探索智能体建设。
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林伟介绍,“共创”的核心要义是师生协同探索,关键路径是实验、实践、实训项目及数智支撑平台的创设和推进,学校特设专项计划,每年支持“AI+”本科生科研项目100项,3年达到300项,让师生掌握、驾驭、共创AI,推进AI与科学、社会科学、工程以及健康科学的融合。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表示,学校将持续推进AI大课建设、塑造CFFF2.0成为科学智能领域的基础研发设施;用AI大课驱动教与学融通改革,让“年轻人挑大梁”“学生带着老师跑”。与此同时, CFFF2.0也将提供更广泛的开放模型服务,高质量的科学语料和丰富的科研工具链,加速发现新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突破。
相关文章:
复旦大学国内高校最大云上智算平台年内将向上海高校和科研机构开放共享05-26
诚迈科技携HongZOS亮相鸿蒙开发者大会 加速生态繁荣与产业跃迁05-26
日英意六代机模型亮相日本防务展05-24
娄底市科学技术局开展保密实训平台专题培训 筑牢新时代保密安全防线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