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佛山博物馆“五一”变身顶流,解码岭南文化“圈粉”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9:24:00    

今年“五一”假期,佛山博物馆集群迎来爆发式增长。祖庙博物馆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梁园(禅城区博物馆)客流量达37749人次,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突破14万人次。从指尖非遗手作到刷屏文创,从园林里的沉浸式体验到政策赋能的亲民服务,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深度碰撞,让博物馆成为社交平台新晋“顶流”,解锁岭南文旅破圈的流量密钥

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让历史可触可感

五一期间,佛山推出多项惠民举措,20元的佛山祖庙门票推出八折优惠,梁园也推出8折优惠,且5月3日凭身份证可免费入园。“佛趣游”小程序上线,游客通过手机便能了解佛山市、区文博单位的文物特色,一系列政策让文化消费门槛大幅降低。

游客观看粤剧。

孩子们正在学习佛山剪纸。

在佛山梁园适安里,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邓春红的工作室热闹非凡,每天迎来四十多名游客体验佛山剪纸。孩子们围坐在木桌前,跟着老师用剪刀在红纸上雕琢出立体醒狮纹样,传统剪纸技艺在创新教学中焕发新生。

毗邻的鸿胜馆内,武术师傅为市民提供功夫推拿以及药油服务,指导游客体验蔡李佛拳基础招式,马步稳健、出拳带风,岭南武魂通过肢体语言具象化,不少游客掏出手机记录下这堂“行走的功夫课”。

博物馆的社交属性在园林空间中被充分激活。游客们穿梭于梁园假山回廊,在碧湖亭台间定格古风影像。

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家长带着孩子围观48件珍稀昆虫标本,听讲解员解读“蝴蝶翅膀的结构色奥秘”。“比起传统展馆,这种‘园林+科普’的模式更适合亲子家庭,孩子能在玩中学。”母亲王女士的话,道出了沉浸式体验的吸引力。

文创破圈:当文物遇见年轻消费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佛山市民和游客的文化消费观念正悄然转变,从以往简单的“观光式”打卡,逐渐迈向追求深度体验的阶段。“打卡博物馆”已然成为旅游新风尚,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火爆则是这一转变的生动体现。

祖庙博物馆结合醒狮、北帝、祖庙古建、功夫、粤剧等极具代表性的岭南文化元素,创新开发出300多款文创产品,其中“狮舞岭南”文创雪糕成为现象级单品。 当游客举着雪糕与醒狮合影,从而让传统建筑与现代甜品在镜头中完成跨时空对话。

顺德清晖园的“顺德皮仔”毛绒玩具同样人气爆棚。这个以顺德双皮奶为灵感的文创IP,奶白色身体搭配粤剧花旦头饰,软萌造型直击年轻人审美,上架即售罄。“买给外地朋友当伴手礼,既可爱又有地域特色。”大学生小陈提着印有清晖园漏窗纹样的购物袋说道。

广东大观博物馆“博物馆+非遗工坊”模式同样大放异彩。游客在匠人的悉心指导下制作烧箔贴扇,触摸金箔的细腻,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碰撞产生的别样火花;在“古韵拓片”体验区,观众用宣纸和墨汁拓印青铜器纹饰,让古老的金石传拓技艺在手中延续。

“以前觉得博物馆是‘文化圣殿’,现在花杯奶茶钱就能逛一天,还能参与手作体验,很值!”从珠海赶来大观博物馆的90后张聪感慨道。 佛山博物馆正以全新姿态,让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成为人们心中的文化新宠。

专家视角:本土文化根脉上的旅游新体验

“佛山博物馆的火爆,本质是文化自信与城市软实力提升的体现。”五一期间,清华大学陈岸瑛教授到佛山调研,切身感受佛山非遗和文博旅游的火爆。在梁园及周边历史建筑中,佛山剪纸、灯彩、鸿胜馆武术等非遗项目活态嵌入,让游客在欣赏古典园林之美的同时,通过亲手制作剪纸、体验功夫推拿,沉浸式感受岭南文化的肌理。

“这种融通古今的‘非遗+文博’模式,让非遗与历史对话,增强了文博空间的活态性和互动性,也满足了游客对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陈岸瑛说道。

陈岸瑛认为,佛山文化传承有序,在作为过去完成时的文物古迹和作为现在进行时的非遗之间,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有很强的历史连续性。醒狮、龙舟等活动至今仍在民间活跃,还发展为闻名全国的城市IP,催生了众多文旅体验项目和文创产品。在佛山,祖庙、梁园等博物馆并不仅仅是“文物保管地”,而是活态的文化空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客厅”。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部分图片由祖庙博物馆、广东大观博物馆、清晖园博物馆提供

相关文章:

姜岳新到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调研: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引领,为高明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力量05-07

“五一”假期佳县文旅市场人气旺 消费火05-07

佛山博物馆“五一”变身顶流,解码岭南文化“圈粉”密码05-07

“天上三分钟 地上十年功!” “小仙女”背上的肌肉线条惊艳游客05-06

光明欢乐田园花潮野趣节启幕05-06

3.14亿人次,1802.69亿元!05-06

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35%,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42%…这个“五一”假期,山西旅游市场好“热”啊!05-06

凉州温泉度假村成为休闲度假热门选择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