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的提质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8:4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强国”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地方师范院校应主动转型升级,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简称《纲要》)为指引,紧扣“三大属性”、对标“六大特质”、融入“八大体系”、统筹“五个重大关系”,积极探索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提质新路。

锚定“三大属性”,把准提质发展政治方向。《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守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地方师范院校需要以此为立校之本,校准发展方向。一要铸牢政治属性,强化思政引领力。地方师范学院要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办学全程,构建“大思政+师范特色”的育人体系。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理论学习的“首课机制”,打造“必修+选修+微课”思政课程群,开发“教育家精神”“师德养成”等特色模块,构建师范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同时,结合地域特色创建“红色师范”实践基地网络,将教育振兴、乡村支教等纳入实践学分,将教育家精神具化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师魂塑造。二要扎根人民属性,提升民生保障力。要立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构建“精准供给、长效造血、协同发展”的乡村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涵盖“定向培养、精准输送、持续赋能”的工作体系。创新订单培养机制,推行“院校定向委培、政府按需设岗、学生签约服务”的协同模式,实施“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管理。完善持续发展体系,通过“送教下乡”“云端教研”实现城乡教师结对提升,切实破解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三要彰显战略属性,服务国家竞争力。要面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区域重大战略,构建“需求导向、交叉融合、战略储备”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对接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战略领域,建立“基础教育全学段覆盖、紧缺学科定向培养、新兴领域前瞻布局”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强化资源集成建设,联合高新企业、科研院所共建教育技术创新实验室,打造教师教育创新实践范例,使之成为支撑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支点。

对标“六大特质”,创新提质发展实践路径。《纲要》将“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等列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这“六大特质”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框架。地方师范院校当以特质培育牵引系统性变革。一是双向破解“五个重大关系”战略命题。地方师范院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支撑国家战略与满足民生需求”的辩证关系,建立“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动态响应平台”,依据区域教育发展指数,实施“非师范专业转型培育计划”,重点向思政、科学、体育等紧缺学科倾斜,构建适应战略急需和民生关切的专业调整机制。同时,积极构建地方教育文化传承基地和国际教育合作网络,开发“本土教育智慧+全球胜任力”融合课程模块,培育兼具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未来教师。二是构建“八大体系”基层实践范式。地方师范院校应在教师队伍体系建设中,深化“高校—政府—中小学—企业(UGSE)”四方协同机制,建设覆盖全域的教师教育实践基地网络,推行“跟岗研修+驻校教学”分段浸润式实践模式,实现师范生从“教学技能”到“教育治理”的能力跃升。积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研发智能备课系统、虚拟教研平台等数字化工具,确保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达标转型。三是强化“产教—科教”双融双促支点。推进师范院校教育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实施“百校教改攻坚计划”,形成“教育问题发现、协同创新研发、实践验证推广”的教改创新链,把地方师范院校建设成“问题从基础教育中来、成果到基础教育中去”的区域教育改革策源地。同时,加强产教融合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教育技术研发、产品转化、市场应用”的产业生态圈。

实现“三阶突破”,激发提质发展内生动能。《纲要》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地方师范院校应从评价机制突破、资源供给侧突破、数字治理突破三个方面持续推进综合改革。一是重构“师德首位+能力本位”评价体系。将师德考核前置为职称评审“一票否决”指标,实施“教育家精神践行成绩单”制度。二是创新“高位嫁接+跨界协同”资源整合。通过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与组团高校组建学科联盟,共享精品课程和重点实验室,用成果印证“协同提质”的倍增效应。三是构建“数据驱动+智慧赋能”数字生态。建设教师发展智慧平台,集成培训资源,运用AI技术实现教师能力诊断、课程智能推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从“设施更新”迈向“范式变革”。

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历史跨越中,地方师范院校是战略落地“最后一公里”的践行者。只有以《纲要》为纲,在坚守“三大属性”中把准方向,在培育“六大特质”中深化改革,在构建“八大体系”中创新机制,在统筹“五个重大关系”中破解难题,才能走出一条“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的提质之路,才能更好地在培养“大国良师”、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服务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师资根基。

(作者系琼台师范学院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21日第1版

作者:林 琛

相关文章:

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的提质之路05-21

第一视点·学习手记丨谨防形式主义隐形变异05-20

广东“五一”文旅消费领跑,世界文旅产业博览会主论坛在穗启动05-12

灞桥区东李小学教师手绘校园 方寸之地成育人课堂05-12

整体提升支点产业竞争力,湖北夯实发展之“基”04-29

深耕中国市场四十余载 书赞桉诺以创新与绿色战略锚定长期投资信心04-29

中泰证券:红利属性凸显,关注银行股投资价值04-29

我国已形成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04-28